亲爱的捐赠者:
在中国,阿富汗危机响应行动截至2025年3月3日,已通过腾讯公益捐赠人民币573,728.96元,相当于累计为身处阿富汗危机中的372个家庭送上了核心救济物资包,帮助他们在严峻环境下维持基本生活。
截至2月初,联合国难民署仍在阿富汗境内持续人道行动,今年已累计为9,530人提供援助,覆盖22个省份。其中,5,183人获得现金援助,4,347人受益于实物及其他形式的支持。623人收到核心救济物资,413人获得永久性庇护所,4,491人获得现金援助以购置越冬物资。

阿富汗人道危机带来的困境不仅影响本国人民,也深刻波及邻国,尤其是伊朗和巴基斯坦,它们共计接收了约800万阿富汗人,成为全球难民数量最多的东道国之一。随着经济脆弱、生活成本上升以及生计机会减少,使阿富汗难民的处境愈发艰难。同时,难民融入当地社区的挑战也日益突出。持续支持东道社区蓄力,维护更加平稳的共生环境,东道社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。而阿富汗妇女和女童的处境尤为严峻,亟需更多关注与支持。在这样的困境中,您的支持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希望。

一块木头,一根纺线,托起新的希望
尽管危机仍在持续,更多普通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主动返乡。他们通过坚韧的努力,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希望。24岁的古拉姆·赛义德·拉希米(Ghulam Saeed Rahimi)曾在邻国伊朗避难,如今,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阿富汗赫拉特省。在联合国难民署生计项目的支持下,他开办了一家木工坊,刨花飞舞,木头在他手中变成精美的家具,支撑起当地人和他自己的生活。拉希米说:“这不仅是我的事业,更是我们一家人新生活的开始。”在战乱与流离失所之后,一块木头可以变成桌椅,也可以成为支撑家庭的希望。而像拉希米这样的许多人,正用双手,为自己的未来和当地社区打造坚实的基石。

同样,从伊朗返回阿富汗的穆杰塔巴·哈吉(Mujtaba Haqjoo),在联合国难民署生计项目的支持下,在赫拉特省开办了羊毛纺织作坊,为当地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机会。他说:“这不仅是一个生意,更是让许多阿富汗女性重拾尊严与独立的机会。”在动荡下,一根根纺线交织成温暖的面料,也编织出一个个家庭和阿富汗女性的希望与未来。

一座座崭新的学校,一颗颗闪耀的梦想
巴基斯坦在为庞大的阿富汗难民群体提供支持的同时,还需平衡本国公民的需求,这一复杂局势使得巴基斯坦面临许多挑战。尤其是流离失所的妇女、女童、孤儿以及与家人分离的儿童,她们的困境亟需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支持体系。此外,确保所有人获得教育和医疗服务,并为他们创造生计机会,缓解贫困、促进自立,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赛达·法拉克·沙阿(Syada Falak Shah)迎来了她人生中最期待的一天——重返学校。赛达睁大了眼睛,熟悉的校园已焕然一新——宽敞明亮的教室、整齐排列的课桌椅,取代了过去狭小拥挤的教室,她的心跳也随之加速。“我现在更喜欢上学了!”她兴奋地说,“我想努力学习,将来获得工作的机会。”在这里,她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。

这份改变的背后,是联合国难民署与地方政府的合作。2024年,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119所公立学校进行了翻新和扩建,近6,000名学生受益,其中85%是巴基斯坦学生。小赛达所在的学校入学率增长了60%,更多女孩的父母愿意送她们来上学。如今,在巴基斯坦多个省份,联合国难民署不仅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,还通过加速学习项目和经济资助,帮助更多女孩坚持学业,点燃她们的希望。
现金援助的本质,是通过在经济上为难民提供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,鼓励最脆弱的家庭重启新生。这也为接纳他们的东道社区带来了正向力量。帮助难民走出贫困、疾病,也正在支撑所有人摆脱困境,只有每一个人都安全,真正的安全环境才得以营造。更多难民家庭也开始贡献自己的技能,在医院,在社区,在校园。我们相信团结一致,万事皆成。
我们期待和您一同点燃生生不息的人道主义之光,并通过危机响应、重塑教育、拓展生计,
与环境共生等方式,再次点亮被迫流离失所者的希望。
月度捐赠
单次捐赠
公益店铺